鄉鎮作為一個*基層的單位,工作繁忙,壓力大,薪酬不高,一般來說在鄉鎮有事業編制和公務員編制2個類別,不同的分工,其薪酬差別還是比較大的,為何有的高,有的低呢?鄉鎮干部的工資,主要由基本工資,績效工資,鄉鎮津貼等等,加在一起就是總工資,但是為什么同在鄉鎮上班,工資差別為什么會這么大呢?
鄉鎮干部的薪酬因職位不同而分3個層次
鄉鎮主要領導的薪酬,也就是正職,就是正科級,一般工資是*高的,一般在5000元左右,當然年齡如果高,工資會更高,這主要是,級別工資高,比我們一般人員就要高上千元,而且有車補,那就會高出1500云左右,再加工齡工資,工齡工資一般每年就是二三十元。
其他科級領導,比如副鄉長,副書記,武裝部長等等,就是副科級,一般比正職低上等工資,大概就是700元左右。
一般干部,一般干部工資比這些領導的工資就要低兩級工資,再加上不是公務員的事業編人員,沒有車補,這里說一下,同一年上班的工作人員為什么工資也有不一樣的,這主要是套的級別不一樣。
比如本科生就要比大專生高一百多塊錢,而且如果兼任其他業務比如綜治辦,司法所,道路交通,紀檢等,就會有每月200塊錢左右的補貼,所以想要工資高,就必須努力奮斗,讓自己做一個強者,積極上升,才會有更多的工資待遇。
*近有山東的鄉鎮街道事業單位開始執行車補,其實也是對于鄉鎮工作人員的一種激勵,也有熊伙伴說,鄉鎮補貼漲了,還要補一年的,元旦就開始執行,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:
鄉鎮補貼漲了,還要補一年的,1月開始執行
看到這個消息,小編得一位在縣城工作的朋友心里不是滋味,雖然以前自己在鄉鎮工作,現在卻調離了鄉鎮,到了縣城工作了,自己如果還在鄉鎮的話一年應該多領差不多一萬塊錢,而現剩下的只能是后悔。
他是2011年參加工作的,當時被分配到一個鄉鎮,一開始工作還算輕松,后面工作越來越多,在鄉鎮工作過的都應該深有體會,只能是能者多勞,但是不能多得。
在2017年,有了一次去縣城的機會,當時他啥都沒想,一心想要離開鄉鎮,所以也不顧任何人的挽留,毅然的選擇去了縣城的一個單位。新單位雖然事也多,但是相對于鄉鎮自己的工作強度來說,是要小很多的,工作相對單一,加班也多,但是也不是那么的頻繁,一直感覺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多么的明智。
但是,當他看到這次鄉鎮補貼上漲的文件,心里還是有些酸,縣城的開銷又大,基本月光。如果呆在鄉鎮一年要多拿一萬塊錢,況且這次還要補一年的,差不多也一萬塊,心里確實有些后悔來縣城了,除了能輕松點,啥也沒有,和在鄉鎮工作以后每年相差一萬,到退休估計得差幾十萬,在我們縣城能買套房了。
不過,現在只能這樣了,回鄉鎮已經不可能了,但是也替鄉鎮的同事們高興,現在對于鄉鎮的政策越來越好,這樣也能留得住人才,為鄉村振興戰略開好局。各位鄉鎮的小伙伴,你們那里鄉鎮補貼漲了么?對此大家有何看法?